二手電子產品回收行業(yè),這是一個市場前景廣闊的“藍海?!睋y算,國內每年有4億部左右手機被淘汰,但回收率只有大約2%,絕大部分舊手機閑置在消費者手中而沒有進入良好的消化渠道,按一部手機價值500元來算,整個市場達到了2千億元規(guī)模,回收對于環(huán)保也很有意義回收流程愈發(fā)規(guī)范化、回收方式逐漸多元化、回收品類不斷多樣化,用戶對回收的信任度和需求也有著明顯提升。伴隨著人類活動的生生不息,城市礦產永續(xù)產出,體現了減量化和資源化理念的再生資源利用產業(yè)將是永不消失并保持旺盛成長力的朝陽產業(yè)。
“歸根結底,現在大家對手機等電子產品都太依賴了,這就導致你所有的隱私信息和財產安全,都過于集中在一部手機上。一旦這些內容被泄漏,就是無法彌補的損失”。鄭立群很快意識到,要撬動手機后市場,確實需要為消費者提供靠得住的服務,這個市場是一個服務型市場。新手機是標品,更適合電商渠道售賣,但二手手機作為非標品,卻是最“吃”服務的部分,首先得解決用戶信任的問題。
數據的徹底粉碎需要相當的技術水準,只有突破這一難點,才能搞活電子產品回收市場。鄭立群和團隊相信,他們一定能夠快速引爆二手手機買賣市場。而涉及到具體的技術,其實就是把原來團隊駕輕就熟的信息修復反過來做了一遍。簡單一點形容的話,找回信息就像是在電子世界里打通路徑,尋找門路,而隱私粉碎則是將所有的路徑挨個堵住,讓任何技術都無路可走,從而無法看到遺存下來的信息。
電子垃圾回收不僅環(huán)保還能賺錢
導讀隨著經濟的發(fā)展,廢舊電子產品也越來越多,這些廢舊電子產品未能回收利用,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,也帶來了嚴重的環(huán)境問題。隨著全球對廢舊電子產品越來越關注,美國相關企業(yè)也在采取措施,建立了完善的回收和循環(huán)渠道?!熬G色公民”(Green Citizen)就是一家這樣的電子垃圾回收公司,創(chuàng)辦人James Kao已經尋找到在賺錢的同時推動電子產品回收的路徑,為這項環(huán)保事業(yè)闖出了突圍之路。電子垃圾回收不僅環(huán)保還能賺錢2004年,也就是James Kao在軟件業(yè)務方面與甲骨文和惠普打過近二十年的交道后,對人們制造的電子廢物垃圾感到徹底失望。關于垃圾強制分類,2016年6月,國家發(fā)改委、住建部聯合發(fā)布了《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》,明確提出在2017年底以前,制定出臺針對強制對象的垃圾強制分類辦法。
在中國,每年有數以億計的舊手機被淘汰,其中不乏成色完好、仍有剩余利用價值的。同時,國內三四線城市、農村對于二手手機的需求還是十分旺盛的。上游有“產量”,下游有需求,二手手機市場前景看似一片大好。但是,有數據顯示,高達65.4%的消費者選擇將舊手機閑置或是贈與親友使用,有的甚至寧愿當作普通垃圾丟棄,也不愿作為二手機出售,導致上游“堵塞不通”。
生產企業(yè)“逆向流”回收試點
5.生產企業(yè)“逆向流”回收試點。電器產品生產企業(yè)踐行生產者延伸責任,可采取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基于品牌門店、授權經銷商的逆向回收網絡,在為居民安裝新機同時回收舊機,并給予一定的新機購買折扣,利用逆向物流將回收的舊機統(tǒng)一收儲,實現廢棄電器拆卸、收儲、拆解的一貫式服務;從再生資源品類劃分,主要有廢鋼鐵、廢有色金屬、廢塑料、廢輪胎、廢紙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,報廢汽車、報廢船舶、廢玻璃、廢電池十大類。生產企業(yè)可對經銷商的廢棄電器回收情況納入考評體系等。
其它回收試點。各類企業(yè)及社會組織可結合自身優(yōu)勢,制定試點實施方案,提出可行的回收路徑,建立規(guī)范化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體系。
近年來,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,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,單以手機回收而言,從市場研究機構發(fā)布的統(tǒng)計數據來看,國內每年售出4億臺新手機,而淘汰的手機近3億臺,但是舊手機回收率不到1%。正如愛回收創(chuàng)始人陳雪峰向媒體所說的,回收是千億級別的市場。
而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空白和千億級別的市場,這也難怪有人會說電子產品回收是市場上的一片紅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