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所有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都導致實物資產的減少,企業(yè)要隱瞞貨物銷售額,必定要隱瞞銷售數量,現場勘察就是對被審計單位的實物通過實地盤查,然后與賬面核對的方法。
對產成品的檢查:審計人員可先對產成品入庫的原始依據進行審查,確定余額后,到生產經營現場進行實地盤查,盤點數量,然后與賬面結存額進行核對。如出現較大差異,則可能存在銷售收入不入賬。
會計核算講究配比原則,根據這個原則,審計人員可充分利用分析性復核方法對收入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審查。
1.數量分析。根據各單位正常的投入產出比,確定單位產成品的入庫是否正常,進而判斷有無將產品從“后門”作銷售收入轉出。
2.價格分析。依據會計資料中記錄的上期各主要產品的銷售收入與銷售數量,確定上期主要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,然后依據這一價格乘以本期銷量(銷售量應以銷售部門提供原始出庫單位依據),計算出本期銷售收入,并將此收入與本期賬面銷售收入比較,看看兩者是否一致。如相差比較大,則可能有部分銷售不入賬。
運用“其他應付款”科目截留收入和利潤:往來款項是部分企業(yè)截留收入、轉移財產的常用手段。運用“其他應付款”科目截留收入是各單位常用的方法之一。其隱瞞收入的目的不外乎兩種,一是逃避交稅;二是當年任務超額完成,先掛往來,來年再補做收入。
為完成經營考核指標,人為虛增收入:有些單位為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對其考核指標,不按照《企業(yè)會計制度》的要求進行收入核算,人為創(chuàng)造收入確認的條件或人為虛增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