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杵(chǔ),梵名 Vajra 瓦支拉,藏語稱“多吉”,曾音譯為伐折羅、縛日啰、伐折啰、跋折啰、伐阇啰。又叫做寶杵、降魔杵等。原為古代印度之***。由于質(zhì)地堅固,能擊破各種物質(zhì),故稱金剛杵。
在***密宗中,金剛杵象征著所向***、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,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、摧毀形形***障礙修道的惡魔,為密教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。曼荼羅海會之金剛部諸尊皆持金剛杵。真言行者亦常攜行,蓋以此杵象征如來金剛智,用以破除愚***妄想之內(nèi)魔與外道諸魔障。
《大藏密要》說,金剛杵是菩提心義,能“斷壞二邊契于中道,中有十六大菩薩位,亦表十六空為中道,兩邊各有五股,五佛五智義,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”。金剛杵有金、銀、銅、鐵、石、水晶、檀木、骨頭等多種質(zhì)料,長八指、十指、十二指、十六指、二十指不等,中間為把手,兩端有獨股、二股、三股、四股、五股、九股等刃頭,人形杵羯磨金剛、塔杵、寶杵等,而以獨股、三股、五股***為常見,分別象征獨一法界、三密三身、五智五佛等。獨股杵、三股杵、五股杵、寶杵、塔杵合稱‘五種杵’。其中,獨股杵為***古之形式,其鋒頗長,為密跡金剛力士所持。此外,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金剛杵手,及金剛藏王菩薩一百零八臂中之一手,亦持獨股杵。于五種金剛杵中,以獨股杵與蓮華部相應(yīng),置于壇城之西方,其獨鋒象征獨一法界。三股杵與羯磨部相應(yīng),置于大壇之北方。通常稱‘瓦支拉’者,一般系指三股杵。五股杵又稱五智金剛杵、五峰金剛杵、五峰光明、五股金剛,其五峰系表五智五佛,其中一鋒象征佛之實智,其余四鋒則為四佛權(quán)智之標(biāo)幟。
金剛杵一詞,原本是帝釋的一種電光的稱呼。不過,平常都用于稱謂他所用的***。同時對于諸神力士所持用的一種器仗,也稱作金剛杵。在后來的密教中,采取它寓有“摧毀敵者”的間意義,遂把諸尊圣神所執(zhí)持的某些器仗,都稱呼為金剛杵了。從而更把它轉(zhuǎn)變?yōu)樾薹ㄓ玫?**。